苹果直播

模板站点

观察与思考 | 丁晓强、白潇义: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

发布者:解涛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10

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

——“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

图片

丁晓强、白潇义

图片

作者简介


丁晓强,苹果直播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苹果直播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白潇义,苹果直播 博士研究生


[提要]“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同为以“建党”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所提炼的重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的源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在中国共产党的共性上进行概括总结,“红船精神”突出了党在创建时期的实践特征。“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概括,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创造了重要基础。学习和研究“红船精神”,不仅能更深入地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红船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发展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其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提出后,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重要概括,“红船精神”也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保持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概括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其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站在对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眼于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新概括,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展现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多维度、差异化的精神概括逻辑,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精神的认识深化。


一、“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概括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能够为个人、群体、组织的向前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与价值依托,在塑造集体认同、凝聚历史合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历史事件与革命经验加以概括、提炼,形成具体的“精神”概念,以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是党的思想传统。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精神”的概括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精神”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根植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实践之中。作为历史本质的再现,“精神”本身具有客观性。然而,对“精神”的概括却是一种主观行为。一方面,由于立场与视角的差异,对“精神”的概括会呈现多种样态,如果立场错误或视角片面,对“精神”的概括会歪曲客观实际,误导对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社会存在的反映不仅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在事件发生之初,对“精神”的总结是即时的,无法覆盖这一事件在后续历史进程中的深层意义与影响,也难以准确揭示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往往随时空条件的迁移而演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特殊的时代要求下,对“精神”的概括也会展现不同的侧重与取向。

“红船精神”的概括提出是2005年,当时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浙江省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成果,“红船精神”不仅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也是扎根浙江实际、汇聚民智民力凝练而成的时代精神。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今南湖区)区委决定“以红船为载体,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新时期‘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弘扬‘红船精神’的大讨论”,力求“让群众在学习中接受教育”。3月,南湖区主流媒体刊发了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红船精神”表述语的启事。该启事甫一公布,旋即获得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广泛支持。短短半个月,全区557个基层党组织、1.6万余名党员参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知晓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后,还专程委派代表前往南湖区开展调研。南湖区委从663条投稿中评出“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起航”等5条表述语。嘉兴市南湖区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文化基因、高度发扬地方特色,为“红船精神”的提出与传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其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的概括,一方面是适应了21世纪初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现实需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党55年来全国执政的经验,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着重鼓励浙江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在前列”是中央对浙江的要求,“干在实处”则是习近平同志对如何才能走在前列而提出的要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要鼓励浙江人民走在前头;“‌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要求浙江人民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干在实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则是当时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提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2016年9月,他又在G20杭州峰会上对浙江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此后还多次提出新期待,给浙江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以极大鼓舞。

“红船精神”全面、准确地诠释了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所体现的伟大精神。首先,“开天辟地”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标识。“开天辟地”来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而党的先驱们正是在祖国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艰难困苦中,以开辟新天地的志向和担当,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创建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历史过程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他还说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开天辟地”就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诞生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习近平同志把“开天辟地”创建中国共产党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并置于“红船精神”的首位,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其二,党的先驱们为开辟新天地而艰苦地探寻真理,经过反复推求比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党的创建的思想基础;党的创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付诸伟大实践的起点,并宣示着将在曲折艰难的航程中坚韧不拔的意志。习近平同志把“‌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气概。其三,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其与以往各种争权夺利的形形色色的政党作了明确的区分。1921年3月,李大钊撰文批评了民国以来政党的植党营私,明确指出我们的党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习近平同志把“‌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落脚点,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党为民的价值情怀。

“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培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涵养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党的领袖和重要领导人先后概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又宣传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激励和鼓舞了广大党员和人民以饱满的革命精神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过,在“红船精神”诞生前,虽然对党的创建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多有论述,但还没有以其命名的精神概念,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内涵也没有被系统明确地阐释过。

习近平同志以敏锐的政治眼光,首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系统概括,不仅对浙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全国性的意义。作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概括,也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保持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二、“红船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建立在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之上,呼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求,着眼于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红船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是什么关系呢?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船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表述和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同为围绕“建党”这一历史事件而概括的精神概念,“伟大建党精神”在基本原则、理想目标、实践指向、价值归属等方面与“红船精神”保持了连续性。“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概括,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奠定了基础;“伟大建党精神”则实现了对“红船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坚定理想”的深化。“坚定理想”,指的是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理想的前提是对真理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伟大建党精神”在“坚定理想”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真理”,强调了真理是理想的认知基础,深化了“红船精神”内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根据。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就是因为有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中华民族去开辟新的世界、建设新中国,从而立下开天辟地的宏伟壮志、形成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百折不挠”的展开。“百折不挠”指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历经艰难挫折,仍然不动摇、退缩或屈服的坚强意志,“伟大建党精神”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具象化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气概。建党初期,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工人运动,具体的革命道路仍在探索之中。向着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断奋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顽强信念。当视野扩大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英勇抗敌的抗日战争时期,还是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武装斗争中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非“牺牲”“英勇”这样悲壮的字眼,不能彰显革命战争的惨烈,不能体现先烈们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刚毅。“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之源,其价值内涵也有了更加鲜明、具体、全面的展现。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与“‌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具有一致性。“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昭示了党的精神信条和行为准则,表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立身之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创立的那一天起便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正是“立党为公”的有力表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强调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立场,是立足新的时代特点提出的新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与巨大优势。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不同的历史定位。

党的创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这样处于关键节点、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基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与确切的现实需求,多次提炼、挖掘其“精神”内涵是完全应该且必要的。“红船精神”以党创立的历史性时刻为核心节点,“伟大建党精神”则贯穿了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全过程,是对党百年探索的高度总结和凝练。

“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侧重点稍有不同,但彼此呼应,延续了基本内涵的契合性。“红船精神”强调开创新天地的首创性,这是站在新起点而面对未来的征程;“伟大建党精神”强调初心使命,不忘来时路,这是回顾百年厚重的历史汲取力量的。我们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地方组织尚不健全、缺乏斗争经验、革命力量弱小的政党组织,变成了今天拥有1.003亿名党员、组织完整健全、具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党的地位、规模,以及党内情况也都发生了改变。然而,初心与理想却不能因时移事迁而被遗忘和舍弃。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直是激励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而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推动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向现代化文明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红船精神”的主要定位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实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实践起点;而“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定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总概括。所以“红船精神”的概括是历史的逻辑。先有改造社会的志向,然后通过探索真理,展开知(理想)行(百折不挠)合一的实践,最后归结为为党为人民的价值追求。“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不仅是历史的逻辑,而且是现实的逻辑。现实逻辑从真理、理想展开,真理、理想要落实到初心使命的实践中,实践要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来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来自为党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在精神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干什么的——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是怎么干的——是敢于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为什么能这么干——就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方法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知”的要求,是党性修养的依据和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行”的要求,是党性修养的基本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意志”的要求,是党性修养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困难和牺牲面前,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说:“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情”的要求,是党性修养的价值依归和力量源泉。我们党一路走来,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忠诚,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红船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红船精神”基础上的新的概括,涵盖了“红船精神”的基本内容。“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概括,学习和研究“红船精神”能更深入地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有不同的历史定位,学习和研究“红船精神”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了全部党的精神谱系的共性,关键词是“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本质,是对党百年实践经验总的概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其前提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船精神”突出了党创建时期的精神个性,关键词是“开天辟地”。一切历史实践始于党的创建,一切革命精神始于“红船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新时代以来的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等,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起点。同时,这些精神又显示出与“红船精神”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仅要有源头,而且需要有具体的起点。“开天辟地”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标识。

“红船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红船精神”呼应了党中央对浙江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在全国走在前列的期待。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了“八八战略”,这是为浙江发展作出的“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八八战略”既勇立潮头,又为长远发展作出战略谋划,仍然是今天浙江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就要求浙江广大党员和人民“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以开天辟地为关键词的“红船精神”是浙江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的精神符号。

“开天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未来的精神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次论述了党的建设的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被列在首位,这里的时代前列就是要胸怀“两个大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开天辟地”的精神,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始终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开天辟地的精神,过去开辟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继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社会意识,精神具有延续性,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红船精神”中对实践性、开创性和斗争性的突出强调,在当下,还将继续推动新的突破。

正确认识和对待“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辩证关系,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理论课题。“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组成部分。“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在党的共性上进行概括总结,“红船精神”突出了党在创建时期的实践特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总源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实践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涵盖了“红船精神”的基本要素,说明这两者是一致的;“红船精神”则突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中真理理想的实践形式、初心使命的主观志向、牺牲和斗争的意志特征、为党为民的客观标准,这些方面都可以归结为“开天辟地”。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历史的主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世界大同,不断开辟出崭新的天地。